规章制度

首页 >> 规章制度 >> 正文

2018年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1-02    点击量:

 

 

1、机械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2、机械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8

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

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15

5、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7

6、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23

7、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5

8、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0

9、工程硕士(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31

10、工程硕士(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6

11、工程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37

12、工程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42


 

机械工程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机械工程学科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优势学科,始建于1972年。建立以来,立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工程意识和服务意识,办学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2012年本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其二级学科车辆工程1992年被原机械工业部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1994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1年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以来,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先后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015年我校“汽车产业学科群”获批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机械工程是该学科群的主干优势学科。

二、培养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汽车行业,发挥校企共建学科的工程背景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在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中能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以汽车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汽车制造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测量技术”和“微纳测量与表征”等。(研究方向说明见附件1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五、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鼓励采取导师组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所在学科导师集体指导的优势,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全体导师对本学科研究生都有培养和指导义务。

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科研实践、撰写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学习上采取课堂讲授、自学、学术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分析报告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硕士生培养全过程中开展内容丰富的科研实践活动,充分培养硕士生的实践能力。组织系列学术活动、报告、讲座等,培养硕士生的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讨论、协作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培养硕士生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崇尚科学的学术素养、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和优良严谨的学术道德。

机械工程学科充分利用校企共建学科优势,聘请企业导师为我校的硕士生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合作导师制度,由校外导师单独指导或联合指导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提倡合作导师制度。鼓励选用来自于工程实际和生产研发类的课题。积极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如下:

术型研究生学分要求及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

≥30

修课学分

≥27学分

公共学位课≥11学分、专业学位课≥8学分、

公共选修课≥2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

必修环节

3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实践活动1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实践环节”和“开题报告”3个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合格者给予1学分。

2、实践活动

实践环节内容包括研究生参与“三助一辅”工作(至少30学时),或者参与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实践工作(至少15日),或者参与研究生处集中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参与导师安排的科研实习工作等,合格者给予1学分。

3、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占1/3以上。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1/3,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以书面及答辩形式就论文开题作报告,合格者给予1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课程。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依据培养计划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论文开题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硕士研究生评优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八、学位论文与科学研究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科研项目,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硕士研究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确定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其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实际情况。

2、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要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由3位及以上本学科的硕士生导师组成评议小组,开题通过者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交研究生处留存。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管理规定》。

3、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对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进展所进行的检查,在第五学期完成,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能否如期毕业提出意见。

4、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论文具体格式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上要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所作的具体工作。

5、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要求具体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正式发表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或在一般正规刊物正式发表2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其中至少1篇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提交开题报告与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一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九、学位授予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标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件1:机械工程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一)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要研究内容: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以汽车设计和专业机械为重点,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典型运行工况,研究新型传动装置总成与零部件的建模与动态仿真技术,对关键零部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优化产品结构参数和数字化设计。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内容:

1、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

以数字化技术为立足点,面向汽车产品及其工艺装备的设计、工艺、制造等环节,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集成系统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设计和开发实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产品和软件系统。

2、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

以汽车车身焊接工艺及其装备为研究对象,对车身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电磁力作用下焊接过程进行分析及研究,开发实用先进的汽车车身零件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

3、汽车制造自动化

以汽车生产设备和自动线的控制、驱动、监测和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研究重点,注重在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研究,针对汽车制造企业和生产过程中的现生产问题,综合运用现代控制、计算机、自动化和系统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线及关键设备的系统控制、状态参数检测与故障诊断、图像处理技术、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控制系统。

(三)车辆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

1、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

以汽车节能和新能源研发为目标,主要进行汽车节能与低排放技术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动力总成机电耦合技术和汽车典型运行工况仿真等研究。

2、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

利用当代最新汽车数字设计平台,进行商用车汽车数字化设计与分析研究。以汽车新型传动装置总成与零部件开发和系统运动、动力学分析为重点研究内容,进行汽车性能改善和结构参数优化。

3、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

研究汽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改进汽车性能的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动力学特性分析与研究、汽车动态性能仿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及基于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等。

4.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

研究汽车变速传动、自动控制技术与车载电子装置。主要内容包括AMT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EMT系统特性分析与设计、控制策略与技术和控制器开发、转向控制技术、基于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新型总线技术应用开发以及汽车新型智能仪表的研制等。

5.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

面向汽车电动化和主动安全,以车辆动力学、电子工程、信号和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等为基础,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研究内容涵盖:①纯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动力电池管理、车载充电机等;②基于网络总线的整车控制与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车用信号采集、检测、通信和车用信息融合处理技术;③汽车电子控制技术④智能汽车道路识别、标志识别和主动安全技术。

(四)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研究内容:

1、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针对汽车制造工装设备,设计机电系统。通过信号的采集及处理,把控制理论与测试技术用到传统的机械装置中去,实现机械、液压、电气系统、控制程序的集成,使机械制造及汽车制造过程自动化和最佳化。

2、流体传动与控制

针对工程汽车、汽车制造工装设备中的流体传动与机电一体化控制进行应用研究,强调以先进的流体理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充分应用计算机仿真、优化、微机测控等手段,对机--液控制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应用研究。

3、传感与测量技术

本方向以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等方面理论为基础,主要从事有关超声波、电磁场、压痕等理论、仿真及其检测装置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4、表面结构测量与评定

本方向以精密机械、现代光学、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号分析等理论为基础,研究表面结构的测量与评定方法,对微纳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纳机电系统(NEMS)、光学器件和结构表面等的表面结构进行测量,构建数学分析模型和评定参数体系与理论,表征微纳表面结构及其与产品功能相关的特性,为微纳表面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依据。


附件2机械工程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0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0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必修

0602

自然辩证法

1

18

2

必修

0801

研究生英语读写1

1

30

1

必修

0802

研究生英语读写2

1

30

2

必修

0803

研究生听说1

1

18

1

必修

0804

研究生英语听说2

1

18

2

必修

0701

矩阵论

2

40

1

4学分

0702

数值分析

2

40

1

0703

数理方程

2

40

1

0704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2

48

1

专业

学位课

0101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3

48

1

8学分

0404

汽车系统动力学

3

48

2

0403

汽车系统建模与仿真

3

48

1

0201

现代控制工程

2.5

40

1

0408

优化理论与应用

2

32

1

0410

机械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应用

2

32

2

非学位课

 

公共

选修课

0805

学术英语写作

1

16

2

2学分

0603

工程伦理

1

16

2

0604

知识产权

1

16

1

专业

选修课

0102

现代制造与集成系统工程

2

32

2

6学分

0103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

2

32

2

0411

CAE软件应用技术

2

32

2

0104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2

32

2

0202

系统辨识与模式识别

2.5

40

1

0412

固体力学基础

2

32

2

0210

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

2

32

2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1

3学分

学术活动

1

实践活动

1

补修课程

机械设计基础

32

不计

学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40

工程力学

32

信号与系统

52

汽车构造

64

汽车理论

64

机械CAD/CAM

32

电力电子技术

32

数字信号处理

32

现代工业工程

16

机械制造工程学

32

汽车总线应用技术

32

电动汽车原理与控制

24

实验优化设计

3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1981年,1985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2 年以来,先后与浙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 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的授权学科,2012 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20137月,本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4年开始正式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科在长期的建设与发展中,紧密结合汽车产业,以汽车制造中的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汽车材料及其成形加工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为研究重点,形成了服务汽车产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产学研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特色。

学科点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该中心是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验室面积达6497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2100多万元。中心建有材料检测与分析、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表面改性与处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实验室,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激光熔覆与增材制造设备、真空熔炼炉、真空烧结炉、磁控溅射等离子镀膜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

学科目前拥有1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校级创新团队,拥有与企业共建的湖北省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精密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内燃机活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平台。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工程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 具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有关研究方向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有关研究方向的现状与发展动态;掌握材料结构、性能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

3. 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能胜任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相关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汽车轻量化用金属材料”、“车用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材料成形加工新技术”、“材料成形装备及自动化”、“材料表面技术”、“新能源汽车材料”。

1. 汽车轻量化用金属材料

研究汽车用金属结构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金属材料强韧化理论与技术,开发汽车轻量化用高比强度材料及新型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

2. 车用高分子及复合材料

研究高分子材料制备、结构、性能、成型及应用,重点研究汽车用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改性、结构与性能、加工技术与装备、使用与循环、老化与降解等。

3. 材料成形加工新技术

研究材料的成形加工技术,重点研究材料加工中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形成规律和控制技术,开发汽车零部件液态成型、塑性成形及焊接新工艺和新技术。

4. 材料成形装备及自动化

研究材料加工的工艺装备和关键设备,研究材料加工过程及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材料加工过程的在线监测与质量控制。

5. 材料表面技术

研究汽车零部件及其制造用工、模具材料的表面磨损、腐蚀、开裂行为及其规律;研究材料表面改性、表面涂层制备及表面再制造技术与应用。

6. 新能源汽车材料

研究新能源汽车储能材料、电极材料组成-结构-性能间的关系,研究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和制备。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为2-4年。

五、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所在学科导师集体指导的优势,鼓励采取导师组的培养方式。

注重培养和发挥硕士研究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课程阶段提倡教师采用案例式、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注重案例分析、方案设计、分析报告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及实习、实践工作,充分培养硕士生的实践能力。组织系列学术活动、报告、讲座等,培养硕士生的学术交流能力。撰写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讨论、协作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培养硕士生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崇尚科学的学术素养、求真务实的学术态度和优良严谨的学术道德。

利用校企共建学科优势,聘请企业导师为我校的硕士生导师,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合作导师制度,由校外导师单独指导或联合指导研究生。鼓励选用来自于工程实际的课题。积极培养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应至少完成30个学分,公共学位课应修11学分,专业学位课8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学术型研究生必修环节包含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实践活动。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23门本学科本科课程。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1. 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

1)公共学位课:11学分,其中:

课程名称

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自然辩证法

1

英语(读写、听说)

4

数学基础课

4

2)专业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

2. 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其中:

1)公共选修课:不少于2学分;

2)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

3. 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学术活动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2)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研究生参与“三助一辅”工作(至少30学时),或者参与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实践工作(至少15日),或者参与研究生处集中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参与导师安排的科研实习工作等,考查合格后给与1学分。

3)开题报告

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开题报告管理规定》要求通过开题报告者,获得1学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依据培养计划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和实践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硕士研究生评优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

八、学位论文与科学研究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选题及开题报告、课题检查、论文撰写和论文答辩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

1. 选题及开题报告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硕士研究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确定学位论文工作的内容和工作量时应全面考虑其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培养年限等方面的特点。

2)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字数应在5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应占1/3以上。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1/3,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具体要求参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管理规定》。

3)提交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论文。文献综述论文要包括课题的主要理论、方法、成果、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论文)、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等。

2. 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对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进展所进行的检查,在第五学期完成,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能否如期毕业提出意见。

3. 论文撰写

硕士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反映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

1)硕士学位论文具体格式参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基本要求》。

2)硕士学位论文内容上要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所作的具体工作。

4. 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在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正式发表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或在一般正规刊物正式发表2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九、学位授予

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标准,授予硕士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11学分)

0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必修

0602

自然辩证法

1

18

2

必修

0801

研究生英语读写1

1

30

1

必修

0802

研究生英语读写2

1

30

2

必修

0803

研究生听说1

1

18

1

必修

0804

研究生英语听说2

1

18

2

必修

0701

矩阵论

2

40

1

4学分

0702

数值分析(建议选修

2

40

1

0703

数理方程

2

40

1

0704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建议选修

2

48

1

专业

学位课

(≥8学分)

0301

材料性能学

2

32

1

0302

金属凝固与固态相变

2

32

1

0303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2

32

1

0304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2

32

1

0305

材料热力学

2

32

1

0306

材料设计

2

32

2

0307

材料加工传输原理

2

32

2

0308

材料加工理论基础

3

48

2

建议车辆工程轻量化方向学生选修

非学位课

公共

选修课

(≥2学分)

0805

学术英语写作

1

16

2

0603

工程伦理

1

16

2

0604

知识产权

1

16

1

专业

选修课

(≥6学分)

0309

实验优化设计

2

32

2

0310

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2

32

2

建议车辆工程轻量化方向学生选修

0311

材料表面工程

2

32

2

0312

金属塑性成形理论

2

32

2

0313

现代焊接与连接技术

2

32

2

0314

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

32

2

0315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2

32

2

0316

汽车轻量化材料与加工技术

2

32

2

建议车辆工程轻量化方向学生选修

必修环节

3学分)

学术活动

1

8

实践活动

1

开题报告

1

补修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

48

不计

学分

材料成型原理

40

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

48

 


 

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前身为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创办于1978年,1985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车辆工程学科被原机械工业部确定为部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车辆工程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4年车辆工程专业获准湖北省首批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点,2007年底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入选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

我校车辆工程学科拥有湖北省省级教学团队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本领域师资有35名专任教师。目前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点一共有校内导师29名,其中教授10人,“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校外导师27人,其中研究员级高工11人,高级工程师16人,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本学位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一共拥有11个校内教学科研实践平台。我校与东风汽车公司有着深厚的渊源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与东风汽车公司以及汽车行业内多家知名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或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目前已建成校外实践基地7个,能满足完成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需求。

二、培养定位及目标

面向区域经济和汽车行业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我校“汽车产业链”办学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主要为汽车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为: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车辆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本领域的相关规范,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 掌握一门外语技能,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口头及书面交流能力,能在跨文化和跨领域的团队中工作与交流。

4.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变化,实现职业发展。

三、研究方向

本校车辆工程领域覆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开发及系统集成、汽车轻量化设计方向、汽车系统匹配与性能控制三个方向。

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开发及系统集成方向:服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部件生产企业,培养从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系统集成、整车性能分析与控制、能源管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试验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师。

2. 汽车轻量化设计方向:服务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企业,培养从事汽车产品轻量化设计及制造、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产品检测与试验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3. 汽车系统匹配与性能控制方向:服务汽车整车及总成企业,培养从事整车动力系统匹配、发动机性能匹配与标定、汽车电气液综合系统集成、整车性能试验与分析等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

四、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修业年限为3-5年。

五、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同等重要以及三者对培养的研究生职业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具体措施:

1. 课程学习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课程学习按照培养计划严格执行,其中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主要在学校学习,校企联合课程、案例课程以及职业素养课程可在学校或企业开展。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应在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

2. 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学位论文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按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4.校企联合培养是提高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利用校企共建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校外导师负责研究生工程应用性能力的培育。吸收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参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提高校企联合培养质量。探索合作共赢的长效保障机制和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

5. 导师指导是保证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校级研究所和企业联合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应有来自学校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以工程需求为导向,强调车辆工程专业基础、工程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综合培养。

1.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5学分。具体要求见附表1

2.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要求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安排在第34学期,研究生直接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参与企业工程项目或科研工作。实践内容包括项目认知、项目规划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等。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指导教师应为研究生制定详细的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其开展实践学习,专业实践应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目标。工程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取得相应学分。实践成果能够反映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成效。学院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八、中期考核

研究生培养实行中期筛选制度。中期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依据培养计划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专业实践和论文开题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硕士研究生评优的重要依据。

中期考核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为:论文选题、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附文献综述)、论文撰写、中期检查、论文评审和答辩。

1. 论文选题

研究生必须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选题,选题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产品研发:汽车生产实际的新产品研发、关键部件研发及对国外先进产品的引进消化再研发;包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2)工程规划:指以设备的规划、制造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它包括规划决策、计划、调研、设计、制造直至安装、调试、试运转的全部过程。通过运用科学技术和经济分析,达到最合理、经济、全面地完成整个工程项目。设备用户的反馈意见,是规划工程的重要信息源。

3)工程设计:指综合运用工程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技术经济、人文和环保知识,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设备、装备及其工艺等问题开展的设计。

4)应用研究:指直接来源于工程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能解决特定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5)调研报告:指对汽车领域的工程和技术命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本质,找出规律,给出结论,并针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2.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人主攻方向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1)研究生应按车辆工程领域学位标准要求进行开题。论文开题需由研究生本人提交书面报告,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要求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字数不少于5000字,内容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两部分。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时间可适当延长。

2)研究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要求阅读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综述的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

3)开题报告按学校统一格式进行撰写,内容包括:论文题目;课题来源及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的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现有研究条件和工作基础;参考文献目录;计划进度和预期成果等。当研究的课题是一个集体项目时,需要在开题报告中说明本人在其中承担的内容和估计工作量。

4)举行开题报告会,要求有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建议由导师组成员组成),对论文开题工作进行审核并提出指导意见,组长不能由该研究生的导师担任。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管理规定》。

3. 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后进行,由导师组完成。检查内容包括:学生论文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及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审视拟采用的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结束日期的计划等。导师组要根据研究生论文研究的中期报告写出评语,并给出具体的考核成绩。考核成绩包括通过和不通过两种。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的研究生,指导老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要求。

4论文评审及答辩

1)论文评审审核:论文作者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情况;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2)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

上述相关规定详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的规定》;《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规定(试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十、学位授予

车辆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有关规定,经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标准,可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车辆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2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备注

公共课程

0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必修

0603

工程伦理

1

16

2

必修

0801

研究生英语读写1

1

30

1

必修

0802

研究生英语读写2

1

30

2

必修

0803

研究生英语听说1

1

16

1

必修

0804

研究生英语听说2

1

16

2

必修

专业基础课程

数学类课程

0701

矩阵论

2

40

1

4学分

0702

数值分析

2

40

1

0703

数理方程

2

40

1

0704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2

40

1

专业

学位课

0404

汽车系统动力学

3

48

2

必修

0401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匹配与设计

3

48

1

三选一,

根据研究方向选择

0402

汽车轻量化设计技术

3

48

1

0403

汽车系统建模与仿真

3

48

1

选修课

公共

选修课

0805

学术英语写作

1

16

2

1学分

0602

自然辩证法

1

18

2

0604

知识产权

1

16

1

专业

选修课

0405

工程能力专题实践

2

32

2

实践类课程

(必选)2学分

0201

现代控制理论

2

32

1

4学分

根据研究方向由导师组确定选课

0406

汽车碰撞安全技术基础

2

32

2

0407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

32

2

0408

优化理论与应用

2

32

1

0409

无人驾驶技术基础

2

32

2

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实践计划、总结报告等)

8

8学分

补修课程

汽车构造

64

不计

学分

汽车理论

64

汽车设计

40

信号与系统

52

汽车试验学

24

汽车可靠性

24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核心学科,不仅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而且有极强的应用背景,电子与通信产品已深入工业、国防及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与通信工程依托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我校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汽车智能网联与电子控制”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汽车电子与信息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汽车信息控制与网络技术研究所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硕士生指导教师十余人,师资力量较强。目前已完成和在研的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数十项,以及数十项横向课题,近年来,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多项。

二、培养目标

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等传统产业相融合的新兴行业领域,培养满足汽车产业、电子与通信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掌握电子与通信技术在以汽车领域为典型工程应用背景中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从事生产一线岗位的工程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面向汽车电子、智能网联、移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实际需求,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本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某一方向具备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具备国际视野,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三、研究方向

1、汽车电子方向:培养服务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具备汽车电子控制、汽车传感、汽车仪器仪表、智能车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控制等知识与工程应用能力的职业工程师。

2、智能网联方向:培养服务于物联网及汽车通信相关企业,具备无线网络、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物联网、现代数字通信、无线射频等知识与工程应用能力的职业工程师。

3、移动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培养服务于移动通信及智能交通、车载信息服务相关企业,具备无线通信、移动计算、车载信息融合、智能交通、车载信息服务等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的职业工程师。

4、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培养服务于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工程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相关企业,具备现代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DSP实时控制技术、智能传感系统、智能信息系统等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的职业工程师。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电子与通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基本学制3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为4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为5年。

五、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一年。

4、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应在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方能毕业,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申请硕士学位。

5、教学的方式注重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研讨班、社会实践等学术活动,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电子与通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与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补修课四部分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攻读电子与通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总学分

≥32学分

学位课

≥16学分

公共学位课≥11学分、专业学位课≥5学分

非学位课

≥8学分

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7学分

必修环节

8学分

专业实践8学分

补修课

-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3门,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请见附表

七、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专业实践的内容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考核指标,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专业实践要能培养和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成果要能够反映研究生在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方面取得的成效。

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的方式,原则上采取集中实践的方式。

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协商,以协议方式建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是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研究生也可根据需要到导师的科研协作单位或其他相关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研究生应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制定并提交专业实践计划。该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总结报告,并由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践部门的专家)做出评定,通过考核者获得8学分。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时间一般定于每年五月份。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论文工作须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体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课题,也可以是技术攻关、技术改造专题,亦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2、开题

1)学位论文应按电子与通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标准要求进行开题。研究生需撰写字数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并按规范引用和列出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2)研究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要求阅读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综述的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

3)开题报告按学校统一格式进行撰写,内容包括:题目、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进度安排及学分完成情况等。当研究的课题是一个集体项目时,需要在开题报告中说明本人在其中承担的内容和估计工作量。

4)开题报告中要列出准备中期检查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5)举行开题报告会,要求有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论文开题工作进行审核并提出指导意见,组长不能由该研究生的导师担任。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以后进行,需在完成相应学术活动之后方可申请中期检查。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允许参加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学术活动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

中期检查由培养单位组织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老师参加。被检查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检查小组组长。检查过程包括:听取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结束日期的计划等。中期检查小组给出评语意见和考核成绩。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的研究生,指导老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要求。

4、论文形式

论文可以采用产品研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5、论文评审与答辩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且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取得学术成果的规定》,发表或录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并经由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专家匿名外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由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企业部门专家12名。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经2/3委员通过则答辩最终通过。

十、学位授予

电子与通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标准,可被授予电子与通信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2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

学位课

0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考试

必修

0603

工程伦理

1

16

2

考试

必修

0801

研究生英语读写1

1

30

1

考试

必修

0802

研究生英语读写2

1

30

2

考试

必修

0803

研究生英语听说1

1

16

1

考试

必修

0804

研究生英语听说2

1

16

2

考试

必修

0701

矩阵论

2

40

1

考试

4学分

0702

数值分析

2

40

1

考试

0703

数理方程

2

40

1

考试

0704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2

40

1

考试

专业

学位课

0206

电子设计自动化

2.5

40

1

考试

5学分

0218

通信理论与系统

2.5

40

1

考试

0207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2.5

40

1

考试

0204

汽车总线应用技术

2.5

40

1

考试

公共

选修课

0805

学术英语写作

1

16

2

考查

1学分

0602

自然辩证法

1

18

2

考查

0604

知识产权

1

16

1

考查

专业

选修课

0407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

32

2

考查

7学分(实践技能课程≥3学分)

0219

高级计算机网络

2

32

2

考查

0220

高级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2

32

2

考查

0221

DSP实时控制技术

2

32

2

考查

0209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2

32

2

考查

0201

现代控制工程

2.5

40

1

考查

0210

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

2

32

2

考查

0223

汽车电子专题实践

3

3

2

考查

0224

智能网联专题实践

3

3

2

考查

0225

移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题实践

3

3

2

考查

0226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题实践

3

3

2

考查

专业实践(实践计划、总结报告等)

8

8学分

信号与系统

64

2

不计

学分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48

2

通信原理

64

1


 

工程硕士(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控制工程以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为基础,以系统为主要对象,借助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件,运用控制原理和方法,组成系统,通过信息与能量/物质的转换,以达到或实现预期的目标。以自动化为核心技术的控制工程领域涉及工业、农业、军事、社会、经济、环境、金融、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等几乎所有的国民经济和国防领域,对实现国家力增长,生态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控制工程依托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及智能数字控制研究所、汽车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研究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实验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实验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硕士生指导教师十余人,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已完成和在研的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多项横向课题。

二、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行业和湖北省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依托东风汽车集团,发挥学校以“汽车产业链”构建的学科专业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优势与特色,培养面向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服务于数控、工业机器人应用、智慧制造信息化、电动汽车控制、智能驾驶等技术领域生产一线,从事相关工程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面向数控、工业机器人应用、智慧制造信息化、电动汽车控制、智能驾驶等技术领域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

3.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三、研究方向

1.数控与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面向装备制造或汽车产业,具备制造装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制造装备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开发、试验研究、运行维护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智慧制造信息化:面向汽车制造或软件开发产业,具备计算机信息建模、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人工智能等方面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能够从事相应软件开发、企业信息化等工作。

3.电动车驱动与能量管理技术: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电动汽车系统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动汽车系统设计开发、试验研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4.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面向汽车电子产业,具备汽车主动安全、智能驾驶、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专业知识和工程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汽车智能化与信息化等工作。

四、学习年限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五、培养方式

1.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

3. 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4.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应在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方能毕业,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申请硕士学位。

5. 教学的方式注重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研讨班、社会实践等学术活动,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专家人员联合指导。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体系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必修环节、补修课四部分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攻读本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总学分

32学分

学位课

≥16学分

公共学位课≥11学分、专业学位课≥5学分

非学位课

≥8学分

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7学分

必修环节

8学分

专业实践8学分

补修课

-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补修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其中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实践期满后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获得8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课程。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七、实践要求

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专业实践的内容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专业实践要能培养和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践时间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其中未达到“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学生原则上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的方式,原则上采取集中实践的方式。

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协商,以协议方式建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可根据需要到导师的科研协作单位或其他相关实践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研究生应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制定并提交专业实践计划。该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总结报告,并由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践部门的专家)做出评定。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进行,时间一般定于每年五月份。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论文工作须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具体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研究生一般应结合工程能力培育环节内容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2、开题

1)学位论文应按控制工程领域的学位标准要求进行开题。研究生需撰写字数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并按规范引用和列出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

2)研究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与学位论文紧密相关的文献综述。要求阅读文献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综述的内容包括: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问题和内容等。

3)开题报告按学校统一格式进行撰写,内容包括:题目、课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进度安排及学分完成情况等。当研究的课题是一个集体项目时,需要在开题报告中说明本人在其中承担的内容和估计工作量。

4)开题报告中要列出准备中期检查的计划内容和时间安排。

5)举行开题报告会,要求有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论文开题工作进行审核并提出指导意见,组长不能由该研究生的导师担任。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开题报告半年以后进行。由培养单位组织3-5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老师参加。被检查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检查小组组长。检查过程包括:听取工程硕士研究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后阶段工作技术问题的预测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以及课题结束日期的计划等。中期检查小组给出评语意见和考核成绩。对于未通过中期检查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要帮助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研究措施和要求。

4、论文答辩

论文通过预审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答辩前必须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发表与硕士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应按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由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企业部门专家12名。研究生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学位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严格。经2/3委员通过为答辩最终通过。

十、学位授予

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标准,可被授予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控制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2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公共

学位

0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考试

必修

0603

工程伦理

1

16

2

考试

必修

0801

研究生英语读写1

1

16

1

考试

必修

0802

研究生英语读写2

1

16

2

考试

必修

0803

研究生英语听说1

1

16

1

考试

必修

0804

研究生英语听说2

1

16

2

考试

必修

0701

矩阵论

2

40

1

考试

4学分

0702

数值分析

2

40

1

考试

0703

数理方程

2

40

1

考试

0704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2

32

1

考试

专业

学位

0201

现代控制工程

2.5

40

1

考试

5学分

0202

系统辨识与模式识别

2.5

40

1

考试

0203

传感检测及信息融合

2.5

40

1

考试

0204

汽车总线应用技术

2.5

40

1

考试

公共

选修

0805

学术英语写作

1

16

2

考查

1学分

0602

自然辩证法

1

18

2

考查

0604

知识产权

1

16

1

考查

专业

选修

0205

工程可靠性

2

32

2

考查

7学分(实践技能课程≥3学分)

0206

电子设计自动化

2.5

40

1

考查

0207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2.5

40

1

考查

0208

智能控制技术

2

32

2

考查

0209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2

32

2

考查

0210

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

2

32

2

考查

0222

现代嵌入式计算

2

32

2

考查

0211

数据挖掘与分析

2

32

2

考查

021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2

32

2

考查

0213

大数据与云计算

2

32

2

考查

0214

数控与工业机器人专题实践

3

48

2

考查

0215

智慧制造信息化专题实践

3

48

2

考查

0216

电动车驱动专题实践

3

48

2

考查

0217

主动安全与智能驾驶专题实践

3

48

2

考查

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实践计划、总结报告等)

8

8学分

电机与电力拖动

64

2

不计

学分

自动控制原理A

56

2

数据库应用技术

32

2

 


 

工程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1991年我国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我国于2010年正式设置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Management,简称MEM)专业学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是全国第二批获得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的授权培养单位。

工程管理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它是工程管理人员在特定产业环境中对特定形式技术集成体的管理,工程管理的精髓就是“系统整合”。

依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工程背景和经济管理学院优势教育资源,我校工程管理硕士培养方案设置了(1)汽车企业制造工程管理,(2)汽车企业现场管理与改善,(3)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4)汽车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等研究方向。现有工商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设有湖北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精益管理研究室、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室等科研平台;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流工程实验室、汽车营销实训室以及信息工程实验室、管理工程实训中心等专业教学实验室,建有1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双肩挑”教师4人。教师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7人,讲师3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的比例为36.6%。为MEM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

近五年来,经济管理学院获得并完成了80多项教育部、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的科研和教研项目,承担并完成了100多项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社科成果奖、湖北省发展研究奖以及湖北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共7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和社科成果奖共20多项、市级软科学成果奖2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进入全球ESI 高被引论文TOP 1% 2篇,SCIEI期刊30多篇,三大检索收录7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230余篇。编著出版了3部专著及20多部教材,其中,《汽车营销》被教育部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获批了《管理信息系统》和《汽车营销》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二、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面向汽车行业相关工程领域,培养掌握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具有管理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从事项目规划与实施、现场管理与改善、物流和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迫切需要,结合汽车企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需求,采用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着力培养管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工程管理的先进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善于解决汽车企业工程管理领域的实际问题。

本学位点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标准: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放敏锐的创新思维;

2具备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3)具有较强的管理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沟通和协调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工程管理领域的文献资料。

三、研究方向

根据汽车制造企业的实际需要,本学位点设置以下四个研究方向:(1)汽车企业制造工程管理,(2)汽车企业现场管理与改善,(3)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4)汽车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

五、培养方式

1采取课程学习专业讲座与专题讨论、岗位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学习采用相对集中地学习方式,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3)课程教学注重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团队研讨、项目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4)实行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教学与指导。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充分反映工程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以工程管理学科为基础,与相关工程学科相结合。课程内容具有宽广性、前沿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项目训练等。

2、课程设置的总体方案

1)课程类别:本学位点课程设置分为四个类别,即: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工程技术类选修课,管理类选修课。

2)学分要求: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工程技术类选修不少于4学分,管理类选修不少于8学分,必修环节6学分。

3)同等学力攻读工程管理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课程考核方式

公共学位课与专业学位课一般采用考试方式;非学位选修课可采用考试、考查、案例分析、工程管理评价等方式;实践环节可采用汇报、答辩、评议、鉴定等方式。

4、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附表)

5、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规定》要求通过开题报告者,获得1学分。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在第一学期末,完成“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自学参考资料等文献的学习,进行“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基本知识测试,合格者给予1学分。

专题讲座:邀请企业专业人才进校开展专题讲座,并组织案例讨论与分析。研究生参加两次专题讲座并有书面记录,由学院考核,“合格”者计1学分。

专业实践: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实践期满后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通过考核者获得3学分。

七、专业实践

学习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0.5年的实践调研教学时间,指导老师应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调研计划,指导其实践调研,使实践调研能够达到增长学生知识能力、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的目的。实践调研环节安排在第45学期,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制造、物流、信息、现场管理等领域的实际管理工作,包括工程管理项目调研、项目规划设计与实施等。实践期满后研究生要提交相应资料和报告,学院对研究生实践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在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后,依据培养计划对其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论文开题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是硕士研究生评优的重要依据。中期考核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具体要求参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九、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的形式

学位论文可以采取论文、工程项目规划论证报告、项目实施方案、专题研究报告或案例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

2、学位论文的要求

选择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论文成果必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论文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不少于2.5万字。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选取:

1)汽车企业制造工程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生产流程分析与优化、能力规划与瓶颈管理、精益生产系统的构建与组织实施、工程项目的策划、组织、质量控制及质量审核等问题。

2)汽车企业现场管理与改善:可以研究汽车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QCD改善、5S管理、作业分析与改善、看板管理设计与组织实施等问题。

3)汽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的问题可以涉及汽车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准时化物流的组织与管理、供应链系统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4)汽车企业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研究问题可以涉及ERPCRMDSS等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项目实施与运行管理,信息分析与智能决策等问题。

3.开题报告

研究生要在工程实践和相关文献阅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少于25篇,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5篇)的基础上进行选题,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举行有关学科组专家、论文导师和企业导师参加的开题报告论证会。开题报告应明确论文工作计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完成期限和预期成果等。未通过开题报告的研究生,不允许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开题报告具体要求参考《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管理规定》。

4、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是对学位论文课题研究进展所进行的检查,在第五学期完成,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能否如期毕业提出意见。

5.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环节必须通过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要求具体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1)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重复率高于15%的需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修改,重复严重的需重写。

2)学位论文匿名评审: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全部进行专家匿名评审,匿名评审通过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答辩:由该领域学位评定委员会组织5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其中至少应有两位相关行业工程管理领域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学位论文经2/3以上委员通过为答辩最终通过。

十、学位授予

本学位点专业学位研究生,修满规定的课程和学分,完成规定的实践环节,成绩合格。并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提出学位申请,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培养标准,可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工程管理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一览表(≥34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X0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必修

Z0801

商务英语1

1.5

24

1

必修

Z0802

商务英语2

1.5

24

2

必修

专业学位课

 

Z0501

工程管理概论

2

32

1

 

12学分

Z0502

高级管理学

2

32

1

Z0503

高级运筹学

2

32

1

Z0504

工程经济学

2

32

1

Z0505

工程项目管理

2

32

2

Z0506

应用统计学

2

32

2

 

非学位课

 

技术类选修课

Z0507

大数据与管理创新

1.5

24

3

4学分

Z0102

产品开发与创新管理

1.5

24

2

Z0410

现代汽车设计方法

1.5

24

2

Z0101

先进制造技术

1.5

24

2

Z0510

生产与运作系统建模与仿真

1

16

3

管理类选修课

Z0511

工程概预算与成本控制

2

32

2

8学分

Z0512

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

1.5

24

2

Z0513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5

24

2

Z0514

管理系统分析与优化

1.5

24

2

Z0515

ERP原理与应用

1.5

24

3

Z0516

生产与运作管理

1.5

24

2

Z0517

营销工程

1.5

24

3

Z0518

QCD管理与现场改善技术

1

16

3

Z0519

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1.5

24

3

必修环节

工程管理专题讲座

1

1-4

5学分

开题报告

1

4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

3

4-5

 

下一条:关于召开2017年研究生导师培训会的通知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